close

腸  



潰瘍性結腸炎(Ulcerative Colitis)

新北市祥同中醫診所院長

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理事

中華傳統醫學會理事

蕭喨綺 醫師




一、前言:

    潰瘍性結腸炎(UlcerativeColitis),亦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;是一種慢性而非傳染性的腸道疾病。它主要的病變在結腸及直腸的粘膜層,反覆發作的發炎和潰瘍等問題,發炎部位多產生在直腸及乙狀結腸,但也可能在全大腸。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、腹瀉和粘液血便。較常病發在20-40歲的年輕人,女性較男性的罹病率高。大多數患者在治療緩解後容易再復發而成為慢性,所以如果病史超過五到七年,日後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將比一般人高,建議最好定期做大腸追蹤檢查。其發病成因至今未明。大多數研究指出本病與感染、遺傳、食物過敏、環境因素、情緒壓力,特別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。

    以中醫的觀點來看,潰瘍性結腸炎病位在腸,病性在血分,病機為本虛標實。脾腎虧虛為本,濕熱瘀積為標。也就是說由於脾虛氣血化源不足,防禦功能減弱,濕熱之邪乘虛而入,傷及腸絡,形成腸黏膜潰瘍,遂成此病。屬中醫學腸澼滯下泄瀉久痢便血等范疇。

 

  其症狀有:

1.持續或間歇性腹瀉且容易解出黏液和血液。

2.便血。

3.瘜肉易出血,患者易貧血。

4.脫水、電解質不平衡、營養缺乏。

5.噁心、嘔吐。

6.發燒。

7.食慾減低、體重下降、疲累感增加。

8.白蛋白偏低、肝功能指數上升。

9.腹痛(發生的部分多半在左下腹和左腰腹部)、氣脹、腹部壓痛。

10.憂鬱:營養素流失或心情不好而導致憂鬱症。

11.體表會出現一些免疫性疾病,如:牛皮癬、神經性皮炎、虹膜結狀體炎、皮下結節紅斑。


二、案例:

    林先生,男,35歲,電腦工程師,2006年診斷出潰瘍性結腸炎,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,長年陸續服用磺胺類藥物或免疫抑制劑等控制中,目前早晚使用塞劑,無開刀病史,經常腸胃不舒服,容易脹氣痛,難入睡,加上夜半容易腹絞痛得如廁1-2次導致睡眠更差,便日5-6次均為黏液血便,屎氣多,有內外痔,肛門口容易脹痛癢,手腳有濕疹,工作壓力大,自訴飲食相當忌口,舌質偏淡暗,苔白稍厚膩,邊尖有瘀點,脈沉弦滑。


三、診療經過及追蹤報告:

初診:2012727

主訴:疑似食用堅果類稍多,痔瘡發作,肛門口紅腫脹痛約2周,裡急後重,每次如廁必

      定便血,穢臭黏液便,腸鳴頻作,胃脹痛甚,食欲不佳,自訴不願再服西藥,但會

       持續用塞劑,所以至中醫診所求診,舌質偏淡暗,苔白稍厚膩,邊尖有瘀點,脈沉滑數。


論治:清熱化濕、解毒止瀉。



處方:白頭翁湯6g 、葛根芩連湯5g 、芍藥1g 、馬齒莧1g 、金銀花1g 、川七1g 3*7/pc


二診:2012/08/03

      肛門口痛脹減,血便少了3-4次,裡急後重減,夜間如廁1-2次,眠仍差,舌脈如

      舊。效不更方,續服14天。(患者依舊早晚使用塞劑)


三診 2012/08/17

     偶覺肛門口脹脹不舒服 ,裡急後重減少許多,血便頻頻,夜間如廁次數減少,眠仍差,舌脈如舊。

處方:白頭翁湯6g 、葛根芩連湯4g 、馬齒莧1g 、黑地榆1g 、仙鶴草1g 、金銀花1g川七1g3*14/pc


四診:2012/08/31

     痔瘡已縮回,肛門不再痛脹,偶有裡急後重感,血便又減數次,黏液便依舊,但近日

      手腳濕疹發作癢甚,手部虎口處尤為嚴重,已抓破見血,夜間如廁次數又減,但因搔

     癢眠更差,舌質偏淡暗尖稍紅,苔白稍厚,邊尖有瘀點,脈沉弦稍帶數。


處方:胃苓湯6g 、血府逐瘀湯4g 、連翹1g 、防風1g 、地膚子1g 、白蘚皮1g 、金銀花1g 3*14/pc

五診:2012/09/14

      痔瘡未發,黏液便稍稍減少,此2週血便僅4-5次左右、夜半僅7次,濕疹癢改善約

     3-4成,舌脈同上回,患者因住桃園,為免舟車勞頓,要求1個月給藥。效不更方, 3*28/pc

六診:2012/10/12

     痔瘡未發,黏液便時有時無,血便近1個月發生12次,濕疹改善6-7成,夜半如廁這

     1個月僅3次,舌質偏淡暗,苔白稍厚,邊尖有瘀點,脈沉弦。。

處方:胃苓湯6g 、血府逐瘀湯4g 、丹參1g 、牡丹皮1g 、蒲公英1g 、金銀花1g 、川七1g3*28/pc

七診:2012/11/09

     濕疹改善許多,但近來工作壓力大,腸鳴腹痛頻頻,腹痛喜按,大便時溏時瀉,夾膿

     帶血,夜半如廁幾無,舌質偏淡暗尖紅,苔白稍厚,邊尖瘀點有減狀,脈沉。


處方:參苓白朮散5g 、胃苓湯4g 、補骨脂2g 、肉豆蔻1g 、吳茱萸1g 、五味子1g

      白頭翁1g3*14/pc

八診:2012/11/23

     大便溏泄症狀改善許多,膿血亦減,但脹氣頻頻,嗝氣不少,已無夜半如廁,眠差

      改善,舌脈同上。


處方:參苓白朮散5g 、胃苓湯3.5g 、補骨脂1.5g 、肉豆蔻1g 、吳茱萸1g 、五味子1g

            砂仁1g 、厚朴1g3*28/pc


九診:2012/12/21

    大便溏瀉已無,血便發生次數不多,黏液便時有時無,脹氣減緩許多,但稍食多,

     就容易胃管脹不舒,已無夜半如廁,舌質偏淡暗,苔薄白,邊尖瘀點稍減狀,脈沉。

   (患者在此之前塞劑早晚使用,現改為一天2次、一天1次,間歇用藥


處方:胃苓湯6g 、理中湯4g 、血府逐瘀湯3g 、茯苓1g 、黃連1g 3*28/pc


診:2013/01/18

     便溏已無,血便次數少,黏液便時有時無,只要飲食再注意一些,脹氣會少許多,


     無夜半如廁,睡眠尚可,塞劑間歇用藥並未使病情加重,舌脈同上。效不更方,3*28/pc


十一診:2013/02/15

 過年期間飲食如故,並未大魚大肉,所以病情無惡化,且症狀有更好的傾向,疑似

是睡眠充足,壓力減輕之故,舌質偏淡暗,苔薄白,邊尖瘀點稍減狀,脈沉。患者


欲自減塞劑為一天一次,但建議經西醫診斷後再酌情狀增減藥物。


處方:胃苓湯6g 、理中湯5g 、茯苓1g 、黃連1g 、川七1g 、丹參1g 3*28/pc


四、診治思維:

        本病初起,多以濕熱壅滯腸胃為主,病情進一步發展則可致氣滯血瘀,最終則出現脾腎兩虧乃至陰陽俱虛之證候。因此,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根本在於脾胃,多屬本虛標實之證,以脾腎虛弱為本,濕熱氣滯為標。故治療上應標本兼顧,攻補兼施,寒熱並用,以祛邪為主,兼顧培土扶正。既要健脾益氣,又要化濕降濁、行氣化瘀、調理營血。氣血調則瘀血去、新血生,氣機通則濕濁去,膿血除。


        這一類病患,日常生活是有許多應當加以注意之處,所以衛教是相當重要的,譬如:若患者長期有服抗發炎藥物,建議切忌自行停藥、減葯或服用成藥,以免產生更大副作用。飲食治療,一切以清淡為主,採易消化、低脂肪、無刺激性、低纖維、高熱量、高蛋白、富營養飲食原則,並忌食乳製品、避免喝酒、冷飲、過熱、含碳酸飲料、水果及多纖維的蔬菜,而且,產氣性食物也盡量少吃。另外,注意飲食、環境之清潔及避免與感染者接觸以預防感染,當有感染症狀時(發燒、畏寒或感冒症狀等)則應立即就醫診治,減少過敏食物及損傷腸道藥物的攝入、戒除菸酒等都是必要的。

       建議中西醫合併治療,病情緊急時採取西醫診治為主,控制急性發作,減少復發,防止併發症。若轉為慢性發作和調養期時,就建議以中醫診治為本。凡病,因「心」病而更甚,所以隨時保持提醒自己健康愉悅的心情,並且適度解消壓力才能使「自癒力」發揮療效。




 本文章已發表收錄於《中醫臨床顯效案例彙編》一書中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祥寧/祥同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