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 祥寧中醫團隊 楊佳霖 醫師
【前言】
在門診時,常遇到很多手腕疼痛的患者,因疼痛造成握物無力、屈伸疼痛而去找醫生,雖然吃了很多消炎藥,但效果很差;結果手腕痛一拖再拖,時好時壞,造成日常生活與工作上相當大的困擾!
這些患者在門診時最困擾的問題是:反覆的疼痛,到底如何才能根治?!這種手腕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
其實,手腕疼痛的原因非常多,因為手腕的構造複雜,神經、肌腱、肌肉、骨骼等原因都會造成不同類型的手腕疼痛症狀。
今天,筆者就先介紹最困擾人、最易復發的手腕痛---『媽媽手』。
【成因】
所謂「媽媽手」,醫學上稱「狹窄性肌腱滑膜炎」,或稱為奎緬氏症(de Quervain Disease),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損傷性疾病,由於長期過度使用控制拇指活動的肌腱,造成橈骨莖突處的腱鞘和肌腱水腫、增厚,妨礙肌腱滑動而發病。其症狀主要在「外展拇長肌」及「伸拇短肌」兩條肌腱(靠手腕橈側橈骨莖突(靠近中醫師把脈處)的兩條肌腱)使用過度。
若拇指的伸展與外張動作重複次數太多,或者用力過度,手腕部位的肌腱滑膜及支持帶出現增厚性變化,壓迫到局部的肌腱,因橈骨莖突部有外展拇指長肌和伸拇短肌的共同腱鞘,此腱鞘內側有橈骨莖突、外側有纖維管,當腱鞘因無菌性炎症而發生水腫、增厚,則造成管腔狹窄和橈骨莖突處的疼痛,使得肌腱滑動不順,甚至造成粘黏。
【典型症狀】
主要症狀是在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疼痛,有時會延伸到手臂,患者在清晨起床時會最疼痛,常伴有局部腫脹、緊繃,甚至卡住的感覺。由於疼痛,病患往往覺得手部無法用力,尤其是扭毛巾、寫字等使用到大拇指力量的活動,會有很大困難,出現無法使力或有持續疼痛壓痛的現象,並合併有緊繃、局部腫脹等症狀,造成在腕關節附近肌腱滑囊炎,同時也導致這兩條肌腱的通道狹窄,所以兩者加成作用到引起嚴重手腕橈側病痛,無法靈活活動大拇指。
【好發族群】
媽媽手常見於25~60歲的家庭婦女和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工人。因長期手工操作,肌腱和腱鞘磨擦,反復的機械刺激,造成慢性損傷性炎症。
為什麼叫做「媽媽手」?因為孕、產婦有相當高的比例發生這個問題,有的在懷孕時就開始痛,但更多的患者是在生產後兩三個月時出現症狀。除了大拇指過多的抓握動作之外,孕產婦本身的荷爾蒙變化可能是另一個幫兇。
但「媽媽手」絕對不是媽媽的專利,同樣的,帶小孩的新好爸爸都難逃此症。另外,職業活動也是重要病因,因此,「媽媽手」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,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絕對關係:
1中年婦女:如洗衣服、扭毛巾、煮飯拿菜刀等重物時過重或動作不當。
2.準媽媽:因懷孕未期賀爾蒙的改變,滑囊及關節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,此時,只要稍有施力不當便容易患上「媽媽手」。
3.生產過後之婦女:與長時間抱小孩有密切關連,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、大拇指過度外展等動作施力不當造成。
4.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、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、常使用手機的「拇指族」:從事職業需長時間使用拇指壓、扣動作而產生該類病症。
5.長時間打字、握筆的文字工作者、美髮業者。
6.長時間使用電腦、滑鼠者:長期伸展手腕及大拇指,也屬於高危險群。
7.從事包裝、燙衣、剪裁、手工藝編織等工作的人。
【臨床症狀】
1.初期:疼痛往往只在拇指用力時出現,會覺得拇指及腕部無法使力,尤其是扭毛巾、寫字等使用到大拇指力量的活動,會有些困難。
2.若沒有適當的處理,疼痛會加劇,而且拇指活動會逐漸受限。
3.嚴重的可能會拇指幾乎不能伸直,而且在手腕橈側會鼓起一個腫塊。
【診斷】
「媽媽手」的診斷主要依詳細的病史及理學檢查作診斷:
病史:
1.起病緩慢,有慢性勞損病史,多見於中年婦女和手工勞動者。
2.腕部橈側和拇指周圍疼痛,握物無力,拇指功能受限。
3.腕部活動時或受到寒冷刺激時,疼痛加重,疼痛可向拇指和前臂擴散。
理學檢查:
1.將大拇指屈到掌心,其他四指握於拇指上,並將手腕向尺側偏斜,則橈骨莖突處可產生劇烈的疼痛。(握拳尺偏試驗陽性)
2.橈骨莖突處有明顯壓痛點,局部有輕微腫脹,可摸到肥厚的硬塊。
3.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可進一步評估發炎水腫的情形。
4.X光或其他影像檢查則有助於排除其他疾病。
有的病患會將自己的症狀與腕隧道症候群混淆,這是另一個孕產婦常見的手部疼痛原因,也與手部活動過累有關;不同的是,腕道症候群的症狀為掌面及手指的麻木疼痛,且常常在夜間睡眠時較為嚴重,再者,腕道症候群多在懷孕時出現,生產之後,八成以上患者會快速痊愈。而媽媽手多在產後發生。
【西醫治療】
對於「媽媽手」的治療,西醫一般都會採用局部固定,並給與非類固醇性鎮痛藥治療,約需三至六個星期,嚴重疼痛的病例可於局部注射止痛藥緩解,臨床上較少採用外科手術療法,避免產生較大的後遺症。
【中醫治療】
中醫理論認為“媽媽手”主要是局部過勞和血不榮筋所致,因此防治措施主要是避免腕部過勞和調養氣血,舒筋活絡。發病初期應減少局部活動。若是局部疼痛腫脹厲害,已造成日常生活極大不便的患者,可配合服用活血通絡的中藥材來取得最佳療效。
(一)傷科手法矯正:
傷科理筋手法治療可取得相當不錯的療效,一來可盡早緩解患者的疼痛,二來更可縮短「媽媽手」的病程。使用中醫推拿之彈撥法,可以避免兩條肌腱沾黏或滑動不暢之現象;但急性期不宜過度按摩患處,手法多用於慢性期,此類手法都在解除沾黏,疏通狹窄。
(二)藥物治療:
1.內服:可選用有活血散瘀止痛的中藥,如:當歸尾、紅花、伸筋草、透骨草、海桐皮、威靈仙、川七、乳香、沒藥、桂枝、桑枝
等中藥材。
2.外用:選用有活血散瘀止痛的藥膏或藥水,舒筋活血,提高治療效果。
3.薰蒸:局部薰蒸可達到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的效果,配合傷科手法可以解除粘連。
(三)針灸療法:
針灸局部的陽谿穴以及列缺穴,可以緩解局部腫脹疼痛;也可在對側取曲池、陽谿穴,再於患側局部取穴,如陽谿穴、手三里穴等。如循經脈或肌肉向手肘方向觸摸,如發現激痛點時,亦可加入針刺,通常可在手陽明大腸經或手少陽三焦經上找到相應的痛點。此外可用董氏奇穴小腿上相應的穴道下針,都可收到相當不錯的效果。
【復健與預防】
平日最簡單的預防方法,即是盡量減少過度使用拇指的張握壓扣等動作,例如在抱小朋友時,盡量五指併攏托住小朋友,將力量平均分散於五指,可以避免寶寶的重量完全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,這樣就不容易傷到大拇指了。如果必須應付工作或日常生活所需,可以穿戴護具,也可達到舒解大拇指肌腱的作用。
在此,希望經由介紹媽媽手的致病原因後,可以提醒媽媽們以及長時間使用拇指的職業工作者,平日能多注意自己的身體,一旦手腕處稍有不適症狀時,千萬不可勉強,應及早就醫。當然,治本之道還是平日適量的運動,以增加四肢肌肉的耐力。
總而言之,「存好」足夠的本錢,才足以從容應付平日之需。並應避免腕關節的過度活動,對於手腕正常的人則應經常作拇指外展,背伸的功能活動,以防止肌腱和腱鞘粘連,預防媽媽手的發生。
***有以上困擾,請盡速就診解除困擾喔***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