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  

 

 

抓抓抓不停,擾人纏人話「濕疹」

 

文/楊佳霖 中醫師


  

 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,炎炎夏日,天氣潮溼悶熱,當連日梅雨再度轉晴時,天氣持續增溫,每當流汗多,又沒適時沖洗去汗漬並換洗乾淨衣物時,往往汗斑及「濕疹」因此復發,特別是在太陽底下及較濕熱環境中工作的人們。

 

一般民眾習慣就診於皮膚科,但筆者看診時,常常遇到吃西藥、打針,加上塗藥--內服外敷都沒有明顯的療效,病人焦急又身癢難耐的情境如在眼前其實,中醫對皮膚病的「濕疹」、「蕁麻疹」等疾病治療效果是非常顯著的

 

     濕疹」泛指令人發癢、不易痊癒的皮膚炎,以其皮損多形、易於滲出、病程慢性、復發傾向為特徵。

 

      夏天人體的能量消耗大,抵抗力下降,容易使此病復發。此外,日照時間長,紫外線強烈,天氣悶熱,濕度較大,都是濕疹、皮膚炎的易發因素。

 

      今天,就讓我們由中西醫觀點來看看如何解決「濕疹」問題。

 

 

 

<<西醫觀點>>

 

      西醫皮膚病學裡把一大群可出現水泡、紅斑、脫屑的常見皮膚病都歸在「eczema」這個病名裡面。本病病因尚未明瞭,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,一般認為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,外界各種激發的因素是發病或加劇的誘因。



* 濕疹的一般病徵

 

1. 皮膚發癢和乾燥,有時會產生鱗屑。

 

2. 皮膚會裂開、變紅和發炎,並因而容易受到感染。

 

3. 皮膚受到存活於皮膚表面的細菌的感染後,可流出液體(濕性濕疹)、硬化或結痂。不同類型的濕疹所影響的部位也可能不同。

 

 * 病程上又分為急性、亞急性與慢性三大類。

 

 

      急性皮疹如經適當治療,可在1~2周內治癒。如果治療不當,反覆發作,轉為慢性,病程可遷延數月至數年。

 

 

一、急性濕疹


     起病急,可發於身體各部,但常見於前額、眼皮、頰部、耳鼻、四肢的曲側、腋窩、膕窩、女性乳房下皺折處、陰囊、女陰和肛門周圍,呈對稱性、瀰漫性和多形性,表現為皮膚潮紅、出現疹子、水泡、脫皮紅斑、丘疹、瘡疹、糜爛、滲液和結痂、有點濕濕黏黏的,邊界不清,炎症反應明顯,癢或灼痛。也可有發熱和全身不適。

 

 

二、慢性濕疹

 

      多從急性演變而來,也有開始即為慢性者,但在病程中,有時亦呈急性症狀。多見於頭面部、肘窩、小腿、陰囊等處,常局限於某一部位,皮損增厚粗糙,皮膚呈現比較乾燥、粗糙、有破裂或脫皮、鱗屑的變化。苔蘚樣變、脫屑、色素沉著等,邊界清楚,劇癢。

 

    一般而言,濕疹的成因不明,或由很多因素引致。濕疹通常在家族中遺傳,但不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傳播。化學品、清潔劑、肥皂或洗髮水都可刺激皮膚。有些本來不具有刺激性的物質,在皮膚變得敏感後也會令皮膚產生反應。



* 濕疹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類:

 

1. 接觸性濕疹(外源性濕疹)﹕因某些物質或化學品刺激皮膚產生過敏反應所致。

 

2. 體質性濕疹(內源性濕疹)﹕受基因或遺傳的影響而發病。

*濕疹的類型

 

濕疹有不同的類型,它們的成因和病徵也會不同。

1.異位性濕疹 (Atopic Eczema):

 

      這是最常見的一種「特異性」濕疹,「特異性」一詞是用來形容某家族具有容易患上不同敏感症的傾向,所以估計此病與遺傳有關,包括哮喘、花粉熱和濕疹。

  異位性濕疹的患者通常會影響面部、軀幹、膝部背面和肘部前方及皮膚折疊等地方,皮膚會乾燥、痕癢、紅腫,此外亦會有水疱,滲膿、結痂和變厚等現象。此病的成因目前仍然不明,但可能是患者對環境中的某些物質過敏而導致;大部分患者有個人或家庭性的敏感史、哮喘和枯草熱等病。

  病人涉及不同年齡人士,但以 5 歲以下小童為最多,估計約有15%20%的小孩發病,大部分小童患者的病情都是輕微的,而約有六成患者會在青少年期間痊癒,但約有2%3%的兒童其濕疹會持續到成年。西醫治療的方法主要是用藥物如潤膚劑類固醇藥膏等

 

 

2.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(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):

      這是因為皮膚長期接觸過敏原而產生的過敏反應,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接觸皮膚的物質產生抗拒反應時產生。皮疹通常首先出現於與引起反應的物質接觸的皮膚位置,隨後可能會擴散到其他部位。它可使皮膚出現痕癢及紅疹等徵狀。這些過敏原本是無害的物質,而常見的過敏原有橡膠、香水、鎳 (皮帶扣、牛仔褲鈕,耳環常用的物質)。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避免接觸過敏原

 

 

3.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(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)

 

      這是因為皮膚長期接觸一些刺激物質 (如肥皂、洗潔劑、化學品等)而引起的反應,雙手最容易出現這種濕疹,患者會出現皮膚乾燥、紅斑、水疱、痕癢等症狀。常見的患處是雙手,俗稱「主婦手」。有效的處理方法是避免接觸刺激物品,或接觸時穿上保護手套或衣物;一些患者亦需要加上藥物治療,如類固醇藥膏。

 

 

4.小兒脂溢性濕疹 (Infanrile Seborrhoeic Eczema):

 

 

  患者通常是 1 歲以下的嬰兒,而引起的原因不明。通常會先在頭皮(稱為「乳痂」)或大腿內側等位置出現,再而擴散至其他範圍 (如面部),患處會出現紅疹、結痂,亦會有黃色的蘚屑黏著頭皮,但患者卻不會有痕癢和疼痛等不適。此病通常會在幾個月後痊癒或於兩歲前自動消失,而使用潤膚劑亦會減輕病情。

 

 

5.成人脂溢性濕疹 (Adult Seborrhoeic Eczema):

 

   較為少見。患者通常介於 20 40 歲之間,皮疹屬油性,影響位置包括頭皮、面部、腋窩、腹股溝和胸部以下的皮膚。初期會有頭皮屑出現,再而擴散至面部、耳及胸口等地方。患處會呈現紅腫及皮屑脫落,此病與「皮屑牙胞菌(pityrosporum)」的酵母菌出現有關,需要時可用一些抗真菌藥物治療。

 

 

6.靜脈曲張性濕疹:

 

     通常於小腿出現,與靜脈曲張及循環系統疾患有關。皮膚(通常位於踝部)會有鱗屑、發癢和發炎

 

 


7.硬塊型濕疹:


     

       影響手臂和腿部,患者通常為中年男性,這種濕疹的特徵是會出現大量圓形塊狀皮疹。

 

 

*治療方法:

 

 1.家居療法

      如果患者知道是甚麼物質引致濕疹,最好避免接觸到那些東西。很多用來治理濕疹的產品都無需醫生處方,可於藥房購買。這些通常是可直接塗於皮膚的潤膚乳,用來維持皮膚水份,保持皮膚濕潤,其最佳使用時間是剛洗澡後。另外,替嬰兒戴上手套也可防止他們因抓癢而損傷皮膚。


2.藥物治療

      如果單純使用潤膚乳無效,可考慮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霜或藥膏。類固醇通過抑制身體的炎性反應來減低濕疹的發生。不同的類固醇具有不同的作用強度,每次使用應限於數天之內。患者應選擇具有療效的藥力及最溫和之藥霜,在面部只宜使用藥力溫和之類固醇。類固醇藥膏使用過度可造成皮膚變薄﹑變脆﹑出現斑點﹑皺紋及明顯可見的小血管。藥力溫和的類固醇藥膏,如1% 濃度的氫化可的松(Hydrocortisone)軟膏可在藥房買到,但藥力較強的類固醇藥膏則需要醫生處方。

 

 

  在使用類固醇藥膏的同時應繼續使用潤膚乳,藥劑師會給您更多的建議,例如,醫生可能會處方抗組織胺(Antihistamine)片劑或藥物,用於減低濕疹所帶來的痕癢,這些藥物有些帶有催眠成份適於夜間服用,而日間應使用沒有催眠成份的藥物。若濕疹合併細菌感染,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,嚴重濕疹有時需要以片劑形式的類固醇藥物治療,假若病情非常嚴重,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療。受感染的皮膚有時需要以浸有稀釋高錳酸鉀(potassium permanganate) 溶液的繃帶包紮。

 

 3.飲食

    改變飲食有助於濕疹改善,如戒吃「雞蛋」「巧克力」「砂糖」或戒喝「牛奶」等易致敏食物會有幫助。

 


一、禁忌之物


1. 忌致敏食物及發濕、動血、動氣食物。注意腥發動火及致敏食物,如蛋、牛

    奶、魚、蝦、蟹、牛羊肉、鴨、鵝、花粉、食品添加物、防腐劑等。

 

2. 忌辛辣剌激食物。飲食宜清淡,忌肥甘厚味,避免辛辣剌激物如濃茶、咖啡、酒、菸、辣椒等。

 

3. 忌用過敏藥物。

 

4. 在日常生活預防及調理上,應避免接觸過敏原,如油漆、洗潔精、橡膠等。

 

5.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,如曝過度曬陽光、熱水燙洗、用力搔抓等。

 

6. 衣著以棉質為佳,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。

 

7. 此外,要避免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,宜適度運動,增加免疫力。

 

 

二、宜食


      由於本病患者多由火熱、濕邪之毒相互為患,故飲食宜以清淡為主,避免過敏食物。

 

      平時飲食宜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品,但用量須斟酌,建議經由專業中醫師建議食用。如︰綠豆、綠豆皮、薏苡仁、赤小豆、黃瓜、苦瓜、冬瓜、絲瓜、黃瓜、瓠瓜、甜菜、金針、水芹、荸齊、菊花、蕺菜(魚腥草)等。

 

 

<<中醫觀點>>

 

 

一、前言:

 

      中醫沒有濕疹病名,但根據發病部位不同,而有奶癬旋耳瘡四彎風繡球風等病名記載,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嬰兒濕疹耳周濕疹異位性濕疹陰囊濕疹等,全身性皮疹則稱為浸淫瘡

 

 

     中醫認為濕疹主要風、濕、熱引起,病情遷延日久時,又有的現象。清代《醫宗金鑑‧外科心法要訣》中概括了濕疹的病因病機是:由心火脾濕受風而成

 

 

      由於先天稟性不耐或後天飲食失調,導致濕熱內蘊,外感風邪,風濕熱邪相搏,浸淫肌膚而成。其中「濕」是主要因素。由於濕邪黏膩、重濁、易變,故病多遷延,型態不定。病久邪深,濕鬱化火,耗傷津血,以致血虛生風化燥,肌膚失養所引起。亦有情志憂鬱陰血虧損者,或過食幸辣食物,燥火傷陰而發。治療總以袪濕為先。中醫辨證準確,常能收到預期效果,而且透過中醫內調外治的方法,雙管齊下效果更加顯著。

 

 

 

二、辨證論治基本上分以下類型:

 

 (一)風熱型:

 

     多見於急性丘疹性濕疹及部分亞急性濕疹。

 

 1)患部症狀:發病迅速,以紅色丘疹為主,皮膚泛發潮紅,泛發全身、劇癢,滲液不多,遇風皮膚發癢,甚至腫脹。舌紅、苔薄白

        或薄黃、脈弦帶數。

 

2)治療原則:治以涼血袪風。

 

3方劑代表:消風散、防風通聖散加減。

 

4)單味藥:如荊芥、防風、當歸、生地黃、苦參、蒼朮、蟬蛻、胡麻、石膏、白蒺藜等。

 

 

 

(二)濕熱型:

 

     多見於急性濕疹或慢性濕疹急性發作期。

 

1)患部症狀:皮膚潮紅掀熱,腫脹,繼而紅疹成片或水疱密集,有滲出液,劇烈搔癢。常因搔抓造成繼發感染,形成小膿疱。患者

       有身熱心煩,口渴欲飲,大便乾結,小便黃或赤、舌紅、苔黃或黃膩、脈滑帶數等症狀。

 

2)治療原則:因濕熱互結,發於肌表,治以利濕清熱、袪風止癢。

 

3)方劑代表:消風散、龍膽瀉肝湯、涼血除濕湯加減。

 

4)單味藥:如黃芩、黃柏、黃連、苦參、大黃、豬苓、蒲公英、金銀花、土茯苓、牡丹皮、白茅根、蒲公英、澤瀉、威靈仙等。

 

 

 

(三)脾濕型:

 

    常見於部分亞急性濕疹。

 

1)患部症狀:皮疹以丘疹或小水泡為主,皮損暗淡不紅,可有淡黃色脫屑、 或以結痂浸潤的斑片為主,滲液少且清稀,搔癢抓破後

       糜爛滲出液較多。患者常伴有面色無華、身倦乏力、胸脘痞悶、腹脹、納差、大便軟或溏等症。

 

2)治療原則:此為脾虛運化失職,濕阻於內。治以健脾益氣,清熱利濕。

 

3)常用方劑:方用除濕胃苓湯、七味白朮散加減。

 

4)常用藥物:如薏苡仁、白朮、蒼朮、滑石、豬苓等。

 

 

 

(四)陰虛挾濕型:

 

   相當於復發性泛發性濕疹。

 

 1)患部症狀:主要見證是病延日久,耗傷陰血,血燥生風,皮疹可為丘疹、丘疱疹或為浸潤斑片,以舌紅苔剝為主要辨證指徵。

 

2)治療原則:治以滋陰除濕。

 

3)常用方劑:方用滋陰除濕湯加減。

 

4)常用藥物:如生地、元參、當歸、麥冬、玉竹、知母、茯苓皮、冬瓜皮、木通等。

 

 

 

(五)風盛血燥型:

 

    多見於慢性濕疹,病程日久。

 

1)患部證狀:皮膚粗糙肥厚,有明顯搔癢,表面可有抓痕、血痂、苔癬化及色素沉著。患者多伴有身倦乏力、頭暈、下肢沉重等症

        狀。
2)治療原則:此為血虛風燥,肌膚失癢。治以健脾養血,祛風潤燥。
3)常用方劑:方用當歸飲子、八珍湯、地黃飲子加減。
4)常用藥物:如當歸、丹參、生地、白芍、茯苓、白鲜皮、蛇床子、秦艽等。



 

(六)虛實夾雜型:

 

   多見於慢性濕疹。

 

 1)患部證狀:皮膚變粗變厚,抓破可流黃水,患處皮膚色暗淡、身倦乏力、苔膩、舌質淡嫩,脈緩。

 

2)治療原則:此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,表現為濕疹日久不癒,治以扶正祛邪,健脾養血,清熱利濕。

 

3)常用藥物:如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丹參、白芍藥、生黃、地膚子、薏苡仁 等。

 

 

 

三、藥浴:

 

      藥浴就是以藥物的湯汁加以沖洗或是泡澡,目的是藉由外洗的方法,達到去除皮膚受到濕熱因素的損害,所使用的藥物有苦參根、蛇床子、黃柏、百部、蒼朮、地膚子、白蘚皮、土茯苓等,將以上藥物先行煮成湯汁,再將湯汁放在澡盆中泡澡,如不喜歡泡澡的民眾可將毛巾將湯汁沾起擦洗或淋浴。如此,每天擦洗,不消多日,濕疹惱人的症狀便能漸漸消除。便能在夏日去除濕疹百般騷擾苦楚了。希望大家能過個清爽無負擔的夏天。



 

四、外治法:


     可由中醫師針對患者的病情,選用苦參、黃連、黃芩、爐甘石、紫草、冰片、枯礬、雄黃等中藥調製成藥膏,外敷患處。

 



* 如果治療無效時:

 某幾種疾病可能會和濕疹混淆,但其實各自需要不同的治療:

 

1)牛皮癬:與許多濕疹的皮膚表現極為相似,但較少發癢;皮疹通常呈形狀清晰的塊狀。

 

2)真菌感染:通常出現於足或腹股溝部。

 

3)疥癬:令人非常痕癢的皮膚疾病,由寄居在皮膚上的蟎所引致。

 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 

1. 皮膚病研究秦萬章等  知音出版社

 

2. 陳大用。中藥治療50例濕疹療效觀察。江西醫藥  1980233

 

3. 龔子夫,等。中醫治療濕疹35例療效分析。江西中醫藥  1981231

 

4. 漆安平。淺談4例濕疹辨證論治的體會。皮膚病防治研究通訊 1979125

 

5. 張鑚,等。濕疹的中醫分型及治療。皮膚病防治研究通訊  1979125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祥寧/祥同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